独家专报!港股尾盘探底回升 汽车、苹果概念股领涨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7-09 02:55:42 687 0条评论

港股尾盘探底回升 汽车、苹果概念股领涨

香港 – 2024年6月14日 –

港股三大指数尾盘探底回升,恒指收涨0.97%,报18112.63点,恒生科指涨1.3%,报3739.14点,国企指数涨0.98%。

盘面上,汽车股、苹果概念股、科技股、电力股、半导体股等板块涨幅居前,而黄金股、家电股、重型基建股等板块跌幅居前。

具体而言,汽车股方面,比亚迪股份(01211)受欧盟潜在关税影响可控消息提振,涨超5%,收报232.8港元,贡献恒指21.19点;零跑汽车(09863)涨2.66%,报27.05港元;吉利汽车(00175)涨1.69%,报9.05港元;蔚来-SW(09866)涨1.31%,报34.8港元。

苹果概念股方面,丘钛科技(01478)涨近11%,报4.06港元;高伟电子(01415)涨4.57%,报21.75港元;比亚迪电子(00285)涨3.88%,报37.5港元;舜宇光学(02382)涨3.29%,报47.05港元。

科技股方面,哔哩哔哩(09626)涨超5%,报247.2港元;美团(03690)涨超3%,报127.4港元;小米集团(01810)涨超2%,报14.3港元;腾讯控股(00700)涨超2%,报368.6港元。

电力股方面,中广核电力(01816)涨5.52%,报3.44港元;中国电力(02380)涨5.38%,报3.92港元;华电国际(01071)涨3.93%,报5.29港元;华润电力(00836)涨3.67%,报24港元。

半导体股方面,华虹半导体(01347)涨超5%,报15.58港元;晶门半导体(02028)涨4.47%,报15.6港元;上海复旦(01385)涨3.85%,报15.5港元;中芯国际(00981)涨1.68%,报14.94港元。

黄金股方面,中国黄金(02082)跌超3%,报28.3港元;紫金矿业(02899)跌1.92%,报16.38港元;山东黄金(01675)跌1.72%,报30.6港元;恒生金服(06888)跌1.57%,报31.8港元。

家电股方面,美的集团(00033)跌1.55%,报15.12港元;格力电器(000819)跌1.34%,报16.3港元;海尔智家(06690)跌1.24%,报28.5港元;小米生态链(02018)跌1.08%,报24.2港元。

重型基建股方面,中国海外(00970)跌2.45%,报9.28港元;中国中冶(02318)跌2.34%,报10.22港元;中国铁建(00360)跌2.28%,报5.09港元;中国电建(00679)跌2.02%,报6.67港元。

**市场人士分析,**港股尾盘回升主要得益于欧盟潜在关

揭秘“付费内推”乱象:实习机会明码标价,毕业生求职之路暗藏陷阱
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大厂招聘竞争日益激烈,不少毕业生为了镀金或增加就业筹码,纷纷将目光投向“付费内推”服务。然而,在一些机构的包装下,原本旨在帮助求职者的“内推”服务,却逐渐演变为牟取暴利的灰色产业链。

明码标价的“实习机会”

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“付费内推”服务,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。机构宣称,他们拥有大量的大厂内部资源,可以帮助求职者轻松获得心仪的实习或工作机会。

在一家名为“某某求职”的中介机构,记者看到了一份实习岗位列表,其中包括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知名互联网大厂。每个岗位都标注了清晰的价格,从3万元到5万元不等。

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之所以能够提供如此低廉的价格,是因为与大厂内部员工建立了合作关系。这些员工可以利用职权,将求职者的简历推荐给招聘部门,从而提高面试成功率。

“一条龙”服务乱象丛生

为了吸引更多客户,一些中介机构还推出了“一条龙”服务,声称可以帮助求职者从简历修改、面试辅导到入职培训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然而,记者在实际体验中发现,这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,甚至存在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。例如,一些机构承诺的“面试辅导”服务,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网上搜集来的通用面试技巧,并没有针对性地帮助求职者提升面试能力。

乱象背后: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

“付费内推”乱象的背后,既有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因素,也存在着中介机构唯利是图的行为。一些求职者为了快速获得实习或工作机会,不惜花费高额费用;而一些中介机构则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求职者的焦虑心理,牟取不当利益。

此外,相关监管部门对“付费内推”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,也导致了乱象的滋生。目前,针对“付费内推”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,使得一些中介机构能够肆无忌惮地从事违规操作。

加强监管,规范市场

专家指出,“付费内推”乱象不仅侵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招聘秩序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“付费内推”行业的监管,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违规中介机构,净化招聘环境。

同时,求职者也应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,理性看待“付费内推”服务,避免落入陷阱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7-09 02:55:42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清绮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